主页 > 银行从业资格 > 风险管理 >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三章知识精讲(2)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三章知识精讲(2)

发布时间:2012-04-16 14:33  来源:风险管理 查看:打印  关闭
银行招聘网(www.yinhangzhaopin.com)温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联系、无需任何条件、工作地点不限”,收取服装费、押金、报名费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


本章基础知识精讲
一、信用风险识别
(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二)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修订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集团法人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
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商业银行发现企业客户下列行为/情况时,应当着重分析其是否属于某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方,以及其行为/情况是否属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
(1)与无正常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发生重大交易;
(2)进行价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
(3)与特定客户或供应商发生大额交易;
(4)进行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
(5)易货交易;
(6)进行明显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
(7)发生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
(8)资产负债表目前后发生的重大交易;
(9)互为提供担保或连环提供担保;
(10)存在有关控制权的秘密协议;
(11)除股本权益性投资外,资金以各种方式供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
总之,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力争做到;
第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查询系统、中介征信机构、互联网、媒体等,及时全面收集、调查、核实客户及其关联方的授信记录。
第 二,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要求客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包括客户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注册资 本、主营业务、股权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重大资产项目、担保情况和重要诉讼情况等,以有资格机构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获取 第一手材料,必要时可要求客户聘请独立的具有公证效应的第三方出具资料真实性证明。
第三,识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客户的注 册资金、股权分布、股权占比的变更情况,通过间接持股方式形成的关联关系,通过非股权投资方式形成的隐性关联关系,客户核心资产重大变动及其净资产10% 以上的变动情况,客户对外融资、大额资金流向、应收账款情况,客户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其亲密亲属的个人信用记录。
第四,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
第 五,在定期识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产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成员行应及时将有关材料上报牵头行,牵头行汇总有关信息后 报管辖行,管辖行作出识别判断后,决定是否继续列入集团加以统一管理或删除在集团之外,并在集团法人客户信息资料库中作出相应调整。
第六,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
2.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
(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集团法人客户内部进行关联交易的基本动机之一是实现整个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动机之二是通过关联交易来规避政策障碍和粉饰财务报表。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商业银行很难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关联方通常采用连环担保的形式申请银行贷款,虽然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但一方面,企业集团频繁的关联交易孕育着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信用风险通过贷款担保链条在企业集团内部循环传递、放大,贷款实质上处于担保不足或无担保状态。
(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现实中,企业集团往往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的关键数据,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财务状况。
(4)系统性风险较高。为追求规模效应,一些企业集团往往利用其控股地位调动关联方资金,并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大量银行贷款,过度负债,盲目投资,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区域,很可能引发关联方“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引发系统性风险并造成严重的信用风险损失。
(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由于集团法人客户经营规模大、结构复杂,商业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经营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增加了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难度。
(三)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借款申请书、身份证明材料、工作单位及收入证明材料等。
2.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
(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包括:
①经销商风险;
②“假按揭”风险,主要特征是,开发商利用积压房产套取银行信用.欺诈银行信贷资金;
③房产价格下跌,抵押价值不足;
④借款人财务情况变化的风险。
(2)个人零售贷款,可以分为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留学贷款、助业贷款等。其风险主要表现在:
①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难以掌握,尤其是无固定职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不稳定(如职业不稳定的借款人、面临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等);
③贷款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不愿履约;
④抵押权益实现困难。
对于助学贷款、留学贷款,除了按照前述的个人客户基本信息分析来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外,还应当要求学校、家长或有担保能力的第三方对此类贷款进行担保;对用于购买商品(如汽车)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对经销商的信誉、实力、资格进行分析考察。
由于个人贷款的抵押权实现困难,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要求借款人以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可变现的财产作为抵押,并且要求借款人购买财产保险。
(四)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1.宏观经济因素
2.行业风险
3.区域风险

分享到:

热评话题

Back to Top